首页 科普文汇 浅谈益生菌

浅谈益生菌

近年来,含“益生菌”组分的保健品日益增多,“益生菌”的研究业也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

何谓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希腊语称为“ForLife”,即赋予生命的意思。早在公元前76年,罗马历史学家Plinius推荐发酵乳制品用于治疗胃肠炎,这是最早有关于益生菌(准确来说是发酵乳制品)的记载。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对肠道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中主要包括三大类: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

①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②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③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益生菌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哪类人群需要补充益生菌呢?

益生菌产品分为食品、保健品、药品,三类的差别主要是菌种,功效是否验证和审批流程上。食品类不需要验证功效,保健品和药品需要,尤其益生菌类药品的功效验证和审批流程更为严格。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以保健食品为主。

现在电视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益生菌的广告,多是母婴类产品。著名港星张柏芝近日也在小红书上推荐了某款益生菌,说她自己在怀孕期间和生产后都有吃,可以调节肠胃,解决孕期带来的便秘问题。并表示她的宝宝半岁前也在吃,调理肠胃增加抵抗力。

由于宝宝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传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6岁前都处于易感期。较易出现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不但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卫生部组织对已批准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了《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

卫生部: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株

其中某款产品,除了能改善宝宝肠胃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还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有促进的作用,让宝宝少生病。

益生菌主要使用情况

一种是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不但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杀死了与之同存的益生菌,因此需要补充益生菌以重建体内微生态屏障。另一种是因腹泻造成大量的益生菌丢失,造成肠道菌群失衡。

但即使是在这两种情况下,也需在医生等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下短期使用。

益生菌主要有四大功效:

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益生菌能产生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维生素,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

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

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肠道综合症、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过敏、口臭、胃溃疡等。

益生菌的副作用:

随着益生菌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所致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盲目滥用益生菌甚至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它的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感染,其次是基因转移、促发有害代谢活动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酵母真菌血症。

补充益生菌过多会使机体产生依耐性,失去繁殖益生菌的能力。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

长期补充益生菌会使机体菌种失衡。一旦失衡,会对机体产生危害,严重的可能引发感染。益生菌的不合理应用可导致严重细菌和真菌败血症,益生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酵母真菌血症,甚至导致死亡。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见于免疫力低下的重症患者及早产儿等等。

益生菌经常用于抗生素相关的肠道菌群紊乱,2008年Mater等研究发现,耐万古霉素基因可以从肠球菌转移至商业菌株嗜酸乳杆菌,该基因转移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小鼠消化道内得到证实。因此推测,耐万古霉素基因转移可能发生在人类消化道,尤其是免疫低下者或在接受抗生素治疗者。当乳酸菌的耐药性转移到致病菌中,将产生耐药!

有报道1例短肠综合征发生乳酸酸中毒患者经改善治疗两年后,由于应用了益生菌,再度引发乳酸酸中毒;抗生素的应用也导致肠道内耐药性菌种(益生菌)过量繁殖。一些乳酸菌同时具有还原酶和水解酶的活性,如氨基酸脱羧酶及硝基还原酶等,这些酶可能在肠道中催化产生致癌物质或其他肠内毒素。

如何规避益生菌的不良反应

2015年,第4届耶鲁/哈佛益生菌工作组发布了《益生菌应用推荐意见——2015年会议记录与共识意见更新》。共识中推荐益生菌可以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儿童腹泻的预防或/和治疗,并首次增加了益生菌在肝病中的应用推荐。推荐等级仍分为A、B、C级。因此,我们在临床选择应用益生菌制剂时,应逐渐由经验治疗向循证治疗转变,并在循证治疗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市面上售的益生菌有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益生菌片剂、益生菌滴剂等等。其中益生菌粉最为常见。益生菌是一个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生存的菌种。益生菌粉通常使用了冷冻干燥技术,使其保存在低温环境,菌群不会失活。因此,用法也应注明用温水(低于40度)冲服。在这点上,国外的益生菌产品的标注都比较严谨。

“人们对益生菌的使用、好处以及对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存在误解”。在益生菌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领域研究了多年的儿科教授、波士顿麻省儿童医院全球健康科长Patricia Hibberd 博士说,造成这些误解的一部分原因是电视广告的夸大。没有任何一个益生菌类食品和保健食品可以治疗人的疾病,但是制造商可以声称它具有综合益处。例如,他们可以说他们的益生菌产品能够“促进肠道消化”这样类似的模糊的、宽泛的词汇。

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已经具有完善的关于益生菌产品标签的法律体系,而大多数的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上还是空白。中国同样是一个缺少益生菌相关规定的国家,国家标准制定部门已经开始讨论如何规范益生菌市场,并已经出台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等相应法规,对在食品和添加剂中添加益生菌有了相关的规定。

关于益生菌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益生菌到底是如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的,哪种微生物、多少剂量能对某一特定医疗领域有最好效果,要看到效果需要使用益生菌产品的准确数量等多个方面。

关于益生菌的标识和包装

益生菌食品通常只在包装上注明含有“活性益生菌”或者“活性微生物”而不会把准确数量标示出来。即使在标明菌种、菌属同时列出真实可信的微生物计数,但是通常提供的都是制作过程中的计数,当你购买和吸收时数据就不一样了。甚至有些益生菌产品里根本不含有活性有机体,或者数量、质量与标签标明的不一样。据消费者评估网做的研究调查,发现19个益生菌保健品里有5个含有的微生物比广告少,只有营养成分表的16%–56%的量。

结论,益生菌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取,酸奶、奶酪、泡菜、味增、红酒等。婴幼儿、孕产妇、抵抗力低下、需要调理肠胃的特殊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类产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烛海中经号角Pr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