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信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 各国记者纷纷打卡同仁堂非遗技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 各国记者纷纷打卡同仁堂非遗技艺

“这两个是人参片吧?”“这两个,一个是西洋参片,一个是人参片,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服用方法……”10月15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设在国家会议中心论坛新闻中心非遗互动区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互动展示项目尤为吸睛,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各国媒体记者的关注。来自同仁堂集团的几位“非遗”传承人各显身手,展示着老字号传承至今的中药材鉴别和制作技艺,令人拍手叫绝。安宫牛黄丸、生脉饮、感冒清热颗粒、破壁灵芝孢子粉等代表性产品频频受到夸赞。

看罢了中药调剂大师、非遗传人崔庆利师傅的中药材现场辨识讲解与“服用”指导,观众和记者们又把目光转向了展示中成药传统制作技艺的两位“女将”。

“这些小粒粒是什么?”“是中药水丸。”“怎么弄的?”“是像摇元宵一样摇出来的。”说话间,只见李宁师傅用蘸水的竹刷将手匾轻轻润湿后,将药粉均匀散入,再抡起臂膀娴熟地推、拉、摇……不多时,药粉慢慢“长大”,成为颗粒分明的小小药丸。有的观众跃跃欲试,从李宁师傅手中接过家什,想有样学样、接续操作。却不成想,刚才还乖巧听话的小药丸却四散奔逃,后来在李宁师傅手把手指导下才找到点感觉。

“这是什么呀?”“这个是水蜜丸手工制作技艺,是非遗技艺。”“可以展示一下吗?“可以,喜欢的话,您也可以体验一下!”“那太好了,我想试试。”记者边听郭凤华师傅的介绍,边兴奋地上手体验。“太有意思了,太需要臂力了。您干了多少年了?”“ 30多年了。”“太佩服您了!”体验完,记者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郭凤华。

据李宁师傅介绍,同仁堂的中成药制作工序多、标准严、要求高。以西黄丸的制作为例,这里面包含着粉碎和细料套研技艺、起模子泛丸技艺、阴干选粒技艺等多项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西黄丸的个头在中药里面属于“微丸”——药丸的直径小于2.5mm,跟一粒芝麻不相上下。如何保证每一个小药丸里各种药物成分均匀分布?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细料药材和配料混合起来可做不到!须通过“等量递增”的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和时间间隔,依次加入原料并不断混合搅拌,最终保证每粒药丸中的含量成分一致、药效稳定。要实现各个小药丸的“圆光亮齐”,则离不开“摇手筛”技艺,需要制药师傅一只手转,一只手摇,让上千粒药丸均匀地在直径60至80厘米的手筛中摊开,让药丸一遍遍地通过筛子眼,最终才能选出合格的成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现场技艺展示如此,对于非遗传承则更是如此。目前,同仁堂集团有一批像崔庆利、郭凤华、李宁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正在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一代传一代,实现同仁堂工匠精神、精湛技艺的薪火相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烛海中经号角Pro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